欢迎进入商洛市循环经济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四川成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

阅读次数:982     发布时间:2023-08-18     来源: 学习强国 成都学习平台

在东湖公园,远眺被公园围绕的城市。(摄影:吕甲)

在四川五彩斑斓的生态图景中,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地处成都平原腹地中心的四川省成都市,以一场“干货”满满、亮点纷呈的专场活动,全景展示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积极作为。活动上,一组组更新的“绿色低碳”数据,一个个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案例,支撑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都篇章。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步入21世纪人类迎来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这一新的文明变革。全国生态日的设立,不仅是标志,更是动力,势必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更高点。8月15日的全国生态日成都专场活动上,各单位带来了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成效的最新统计数据和创新案例,成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书写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新篇章清晰可见。

“绿色低碳”行动中,成都的做法有怎样的特点?开创公园城市新实践,推进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系列政策措施频频出台,解决了顶层设计,明确了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的方向。

成都着力加强环境治理,推进污染防治精细化、智慧化。全年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左右;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6500余公里;5年来,新建各类公园110个、新增公园面积2.4万亩……

成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编制完成《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新能源车保有量约51万辆,居非限购城市第一,成都市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4.4%。

成都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成都市大邑县、成都市邛崃市创新开展的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大邑县川西林盘生态价值转化入选国家发展改革经典案例。

绿色低碳正成为最鲜明的特质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刚刚落下帷幕,成都的蓝天白云、洁净的街道、便捷的公共交通……城市的美景和城市的热情,令年轻的运动员印象深刻。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显著成效,变成一张美图、一段视频、一个街头“走一走”的故事,被运动员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一场世界级的大型运动会,无疑是一座城市的推广良机。那映入眼帘的每一抹青绿,其实都离不开积累与前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美丽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潮流中,成都贡献了怎样的支撑?

2014年,成都获批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来,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为引领、以“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为抓手、以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为支撑,加快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成都一步一个脚印——

“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降低14.2%和21%,以年均1.6%的碳排放增长支撑起年均7.3%的经济增长。

入选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获评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十四五”以来,成都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区(市)县增至13个,获评首届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公园城市论坛和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影响力持续扩大。”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低碳正加快成为成都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